《怎样欣赏音乐》读后感 - 谈谈听音乐的历程

读《怎样欣赏音乐》时的一些感想,同时也是西方音乐艺术课程的结课小论文。

《怎样欣赏音乐》(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)是美国作曲家艾伦·科普兰的1939年的著作,是作者基于其1936到1937年的音乐知识讲座而写成的。在倾听章节中,作者将倾听音乐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。但是需要强调的是,作者如此划分是便于之后的分析,并非意味着倾听音乐要刻意区分阶段。

  1. 美感/感性阶段(The sensuous plane)
  2. 表达阶段(The expressive plane)
  3. 纯粹的音乐阶段(The sheerly musical plane)

美感/感性阶段(The sensuous plane)

美感/感性阶段是最简单的最纯粹的阶段。倾听音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单纯的去听音乐的声响。 这个阶段我们倾听音乐,并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。当然,这个阶段也不需要听者具有任何的音乐素养或知识,音乐声响的感染力是原始而强大的。只要有耳朵,就能听音乐。

在最开始接触到西方音乐或者说严肃音乐时,我会发现一些很著名的曲目并没有那么好听,能吸引我的是德彪西的月光、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等等这种一听就会被其营造的氛围听感所吸引的曲目。这其中原因,也是这些曲目能直接在美感/感性阶段抓住我的耳朵。

现在许多没有营养的口水歌能够收获许多的听众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有较为好听的旋律和和弦进行。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原始强大的,以至于很容易就能从生理上达到对人类的吸引。“朗朗上口”、“旋律抓耳”、“节奏感强”,只要满足其中一点或两点,部分听众就能买账。而要达成这其中的一点或两点,套用几个已经很完善(用烂掉的)经典和弦进行,借用一点熟悉而又陌生的旋律,加上一套非常基础的鼓点,似乎就能达到部分听众的需求。再加上现在短视频平台的助力,一首口水歌也很容易获得惊人的流量。

表达阶段(The expressive plane)

第二个阶段是表达阶段。也即是听音乐所表达的东西。要听这个阶段,可能需要了解一定的创作背景,创作主题,也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。

这个阶段解释了一个我最开始一些严肃音乐的困难,即没有歌词,并且许多的标题甚至只是一个序号。与流行乐有具体的标题和长段的歌词相比,我并不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什么。但是一旦了解到一些背景,就会很快觉得一些音乐好听。例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协奏曲,因为维瓦尔第还给每首协奏曲前面加了一首解释的十四行诗,这极大的帮助了我听懂四季的表达阶段。又例如斯美塔那《我的祖国》的第二乐章《伏尔塔瓦河》,在了解了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之后,再听时,就能很好的理解到《伏尔塔瓦河》通过音乐所描绘的情景。 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音乐都应该用明确的现实的某个涵义去确切定义。音乐所表达的涵义并不能都用语言表示清楚。好的音乐,每一次的倾听都能有细微的不同涵义。并且越是动听,越是难以找到使自己满意的言语来描述。音乐家可能会极端的说,音乐除了音符本身之外什么也不是。

“当你把一首歌用语言确定下来之后,每当你重听时,也便几乎总是在向你诉说同样的事情了,所以你便觉得他变得枯燥无味了。”

纯粹的音乐阶段(The sheerly musical plane)

纯粹的音乐阶段,需要听者具有音乐的知识,听者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、节奏、和声及音色这些音乐的本质要素。尤其重要的是,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,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。聆听这一切要素就是在纯音乐的阶段欣赏音乐。

如《伏尔塔瓦河》开始时,长笛的旋律的交错演奏和竖琴、弦乐跳动的拨弦演奏,很好的描绘出了伏尔塔瓦河源头水流潺潺和水花跳动的动感。

总结

作者提出这三个倾听的阶段,并非是要我们独立的从各个阶段欣赏音乐。实际上,我们并不会单独的在某一个阶段上去倾听音乐,我们所做的是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,同时以三个方式倾听,并且往往是无须思考,凭直觉的。 而三个阶段的存在,尤其是表达阶段和纯粹的音乐阶段,也侧面说明了了解一定的音乐知识,背景有助于提升音乐的欣赏能力。